中山道步道~惠那站週邊

從坂上十字路口看到的惠那山

從上一篇文章中介紹過的西行印栗水上公園沿著中山道向惠那站方向走,就能看到神明神社和三戶屋的後裔經營的咖啡館“中山咖啡館”,這家咖啡館以前在附近經營一家茶館。經過「堂戶屋」和豐玉稻荷大明社,就會到達一個名為「坂上」的五岔路口。
通過這個十字路口後,中山道接近鐵軌並穿過城市。

使用人行天橋穿過山頂的十字路口。順著中野觀音堂的方向走,就能看到電線之外遠處高聳的惠那山。
惠那山海拔 2,191 米,曾被稱為正吾山,相傳是天照大神出生和埋葬胎盤的地方。深厚的歷史。

中野村入口的看點

沿著人行天橋往惠那站方向行駛,然後在第一個紅綠燈處向右轉中山道。前方映入眼簾的是「大鹿島大橋」。再後面的是中野觀音堂。
據說至少從江戶時代就已存在的中野觀音堂,供奉著阿彌陀如來立像、弘法大師和三十三觀音像,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信仰。我在這裡。觀音堂旁有一座建於1796年的秋葉燈籠,旁邊有售票處的遺跡。

即使現在,這個地方仍然受到精心保護,當地人正在清理它。

從觀音堂再往前走一點,就會看到右側靜靜地矗立著一堵「防洪牆」。我們之前經過的長島大橋過去被稱為“新井橋”,據說每次發大洪水的時候,水就會淹沒上面,有時甚至會被沖走。
為了應對容易發生洪水的地形,道路兩側豎起了帶有寬槽的石柱,並在這些槽中放置了木板,以防止水流入主城,這些牆的模具仍然存在,我是。

這座宏偉的防洪宅邸是中野村村長的家,商號是本坂屋。 1861年,當公主與和宮結婚時,為了維護道路和保護地區,這棟住宅被用作縣令等人的住宿設施。
這時,縣令命令內井村派出三十人,但內井村原本是御役宿助後村,沒有義務這樣做,雖然他被迫遵守命令,但為了防止未來還會發生同樣的事情,內井村的農民熊崎新三郎闖入清酒店的附屬建築,襲擊了縣令。
雖然熊崎新三郎的願望沒有實現,但隨後舉行了一場審判,最終野村勝出。據說內井村的人們稱讚新三郎是正義國家的公民。

經過一家書店後,我們繼續沿著中山道前行,看著屋簷上懸掛的燈籠和懷舊的招牌上寫著「中野村」的字樣。
穿過寬闊的道路後,會經過一個仍在使用的老式郵箱,然後繼續前往中山道和站前通交叉口的中央通1號十字路口。

中山道和站前通

中山道大宿廣場位於中央大道1號十字路口前的右側。這個於2012年建成的廣場周圍,直到明治時代為止都被田野覆蓋,被大宿週邊的人們稱為「橋外」。
明治時代後,橋的另一側、中山道對面開始修建房屋,1891年更名為“新町”,從此成為交通樞紐,並發展為商業區。

站前街與菊水堂隔街相望,菊水堂是一家日式糕點店,店面展示著懷舊的照片。過去,岩村電車沿著這條路行駛。
JNR 中央線的大井站於 1901 年開通,隔年開始興建岩村電車。岩村町人麻美陽一右衛門 (Yoichiemon Asami) 出售了 15 萬日圓的個人財產,為當地社區建造了這棟建築。
該列車於 1903 年開始運營,是岐阜縣第一列列車,也是日本第七列列車。作為城下町繁榮起來的岩村值得賦予新的力量。

從這裡開始,中山道最終會到達大宿的中心。經過東銀座後,就會看到橫跨阿木川的大井橋。

河岸上的大橋和金木

阿吉川曾被稱為大井川。大井川是一條非常洶湧的河流,橫跨它的橋樑多次被沖毀。大井橋也每次被沖毀而得到加固,曾經建造過一座名為“中島橋”的建築,在河中央建造了一個由切石製成的中間島,這座橋被稱為“中島橋」。用作橋接兩端的中繼點。

現在的大橋橋欄桿上,掛著歌川廣重的《中山道六十三站》版畫的複製品,生動地描繪了中山道的驛站城鎮。

橋東有一棵大金針樹,樹下供奉著一座神社。這棵樹是為了紀念江戶時代末期在大橋橋下游河岸發生的事件中喪生的人們而生的,據說現在的金木是第二代。

從這裡到大塾本陣的「中山道路線-增形篇」將於稍後發布。終於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了!

© MATCHA,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