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東海設施放射性廢棄物保管狀態或需361億日元

  【共同社1月16日電】15日獲悉,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估算顯示,旗下東海再處理設施(茨城縣、正實施廢棄)裝有過去產生的放射性廢棄物的容器在池內保管時處於無秩序狀態,改善該情況需36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億元)。該機構計算了新建通過遠程操控取出容器的裝置以及貯藏設施的費用。

  該機構稱根據不同取出方法可減少費用,但這筆費用是從國費支出。如保管妥當則毫無必要的作業卻額外產生費用,粗糙疏漏的管理賬單將算到國民頭上,造成負擔。

  該廢棄物是核電站乏燃料所用包管的金屬碎片等,被稱為“TRU廢棄物”。在再處理過程中成為廢棄物。上述金屬會發出輻射,容器表面的輻射量非常高,達到每小時數希沃特。最終處理是將之埋在300米以下的地下深處。

  該機構1977年至1991年將廢棄物裝入容器,沉在貯藏庫的池中。容器直徑約80厘米、高約90厘米、重約1噸,共有794個,處於橫倒或底朝天狀態。容器上的金屬線有些也打結或因落下時撞擊而變形。貯藏庫內沒有取出容器所需的設備。

  上世紀90年代曝出其他廢棄物容器存在腐蝕問題而實施全面檢查時,發現了上述狀態。該機構稱“貯藏庫應對地震或海嘯的安全性得到確認,但不希望在不規則狀態下堆積如山”,考慮加以改善。據估算,建設新貯藏設施的費用為191億日元,建設配備抓取容器的機械臂裝置、覆蓋該池的取出廠房的費用為170億日元。(完)

© 日本一般社团法人共同通讯社